概要:人眼是如何實現看遠看近轉換的?
眼球的角膜、房水、晶狀體、玻璃體形成人眼的“組合鏡頭”。人眼在休息狀態時,總屈光力是58.64D,其中角膜具有43.13~43.53D。晶狀體在靜止狀態時,屈光力為16~20D。晶狀體的屈光力是隨人的年齡變化而變化的,年齡越小,晶狀體屈光力越大,成年后逐漸減少,老年期晶狀體屈光力最小。
人眼在看遠與看近時,需要不同的屈光力,而在眼睛這個“組合鏡頭“里,只有晶狀體有彈性,可以改變屈光力大小,其他的組織都是不能改變的。也就是說,眼睛為了看清遠處和近處物體,需要晶狀體不斷地改變屈光力。 10歲前的兒童調節力最強,有14D,30歲有7D,50歲有2.5D,70歲只有0.25D。45歲左右的人調節力開始大幅下降,看不清近物,就是老花的開始了。
從科學的數據得出結論,角膜的屈光度不容易改變,改變晶狀體的屈光度
答案:
人眼是如何實現看遠看近轉換的?
眼球的角膜、房水、晶狀體、玻璃體形成人眼的“組合鏡頭”。人眼在休息狀態時,總屈光力是58.64D,其中角膜具有43.13~43.53D。晶狀體在靜止狀態時,屈光力為16~20D。晶狀體的屈光力是隨人的年齡變化而變化的,年齡越小,晶狀體屈光力越大,成年后逐漸減少,老年期晶狀體屈光力最小。
人眼在看遠與看近時,需要不同的屈光力,而在眼睛這個“組合鏡頭“里,只有晶狀體有彈性,可以改變屈光力大小,其他的組織都是不能改變的。也就是說,眼睛為了看清遠處和近處物體,需要晶狀體不斷地改變屈光力。 10歲前的兒童調節力最強,有14D,30歲有7D,50歲有2.5D,70歲只有0.25D。45歲左右的人調節力開始大幅下降,看不清近物,就是老花的開始了。
從科學的數據得出結論,角膜的屈光度不容易改變,改變晶狀體的屈光度